新闻中心   >  易居新闻 易居新闻媒体报道
周忻眼中的少年可期,致易沃ULC练习生

【易哥说】

今年暑假去哪儿?


七月才开了个头,沃顿•上大优秀本科生领导力进阶营(ULC)便跃跃欲“飞”起来。


这个由来自上海大学11个学院,经过两轮精挑细选出来的30名大二、大三优秀本科生组成的研修班,将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,开启为期2周的少年可期之旅。


在临行前,他们来到了易居,拜访了一位身份特殊的“导师”。


对同样长于上大的同学们来说,他是一位能把学业修成创业的学长,对“如何在学习中铸就格局、如何在磨砺中提升境界”有着过来人的实践经验;


对有幸远赴沃顿的同学们来说,他也是支持青年做饱学之士、做有识之人的沃顿商学院校董,对“为何看重教育、为何会极力促成沃顿与上大的合作”有着切身的感悟和寄望。


没错,他是周忻,他以情怀、自强、收获、感恩为寄语,给大家讲了影响了他30年的大学与沃顿两段学习生涯的故事。


 01. 情怀

第一个故事,发生在1988年的暑假。

周忻说当时团委的学生干部们想趁着暑假组织一次团建,但却要自己筹集活动经费。他们想到去找企业拉赞助,帮企业做推广,大家兵分几路行动,而周忻从上海莘庄的一家洗衣机厂拿回来了10000元。


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钱伟长校长的耳朵里,钱校长支持学校应该让同学们多出去接触社会、接触企业,于是后来校方与当时上海有名的汇丽建材厂达成了实习合作,钱校长亲自把第一批学生干部送进了厂里,卖起了塑料地板,周忻就是其中一个。


他说自己的商业潜意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萌生和培养起来的,实习也好,在上大开学生咖啡馆也好,种种经历,为他毕业后的创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基础。


所以时至今日,他鼓励和支持同学去沃顿看看、学学的初衷之一,便是出于当年被上大种下的学以致用情怀——不能死读书,要实践;不能闭门造车,要接触社会。当年钱伟长校长说,有没有掌握一门课程,最好的检验方法是去上一堂课或者写一本书,他同样把这句话,送给参加领导力进阶营的第一批同学们。


 02. 自强

第二个故事,来自沃顿商学院学生自办的中美论坛

去掉沃顿商学院的光环,周忻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融入沃顿的氛围,去体验和了解一下沃顿的人文和教学。他说易居和沃顿往来交流了十年,让他感受最深刻的场景,是平等与开放,就比如沃顿有个传统,每年学生都会自发组织论坛,他们会发邮件给院长约时间沟通论坛的操办事宜、寻求意见和帮助,而院长也会正式接待学生,为他们出点子。沃顿的学生也好,老师、院长也好,都很容易沟通。


所以,我们上大的同学也完全可以带着研修自信走进沃顿,带着求学欲望走进沃顿,将上大的自强自立精神展现出来。


周忻认为这次的游学之旅,每个人都应该代表自己去学,去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蓄力。同时他也道出了自己对上大校训的理解,使人自强的不止是学习,更重要的还有欲望和坚持,因为有欲望才会去追求,坚持做才能排除万难直至做成。


 03. 收获 

第三个故事,从沃顿的博物馆到上海中心的宝库

如果说上海中心代表的是上海的高度,那么位于其37、38层的宝库艺术中心、宝库匠心馆和地下5层的宝库1号,代表的则是上海中心的文化内涵。周忻透露易居做宝库系列的最初灵感,源自沃顿游学期间的一次博物馆奇妙夜。


把欢迎晚宴设在博物馆这般的人文环境里,沃顿的“礼遇”引起了周忻的注意,此后当周忻参与上海中心规划建设时,他便把博物馆的idea引进了中国第一高楼里,张罗起了收藏,张罗起了保险箱,直至创新出了让文化与收藏互为滋养的商业模式,把房地产+文化做成了一个产业。


周忻说,这是他在沃顿的收获之一,他也希望每位同学能在沃顿行中寻找到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收获。只要是有帮助的,能带来感悟的,都可以放松心态去尝试。


 04. 感恩 

第四个故事,沃顿的传统底蕴

不管是沃顿商学院,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,都是一个相信传承的地方,周忻口述了一次捐款事件。


有一年,费城政府要把近1/3的地方划归宾大,结果有个机构在教育网站上发起了一项捐款。周五发的捐款召集,到周一早上九点,募集到数额可观的美金,其中并没有大额捐款,都是宾大校友看到信息后自发捐赠的,大家对母校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。


有感于此,周忻觉得上大的发展也需要每一个同学和校友的共同参与和呵护,感恩是他对于上大的情怀,也希望同学们能把感恩传承下去。